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,这句话在民国时期的张允和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命运仿佛总是在捉弄她,从一出生,她便被命运玩弄,如同一个不被怜悯的小棋子。她的人生中,曾无数次面临死亡的威胁,但每次都奇迹般地挺过来了,直到最后,她安详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。
张允和是那种从不向命运屈服的人,她坚强且不屈,像那棵在严寒中依旧傲然绽放的腊梅,尽管风雪扑面,她依旧活力四射。她以一生的坚持与勇气,书写了一个属于她的传奇。
她的一生并不平凡,她为自己定下了“三不原则”,这三不分别是:不拿别人的过错责备自己、不拿自己的过错去伤害他人、不拿自己的失误去惩罚自己。通过这三条原则,她学会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挑战。那么,这位传奇女性又是如何与命运展开斗争的呢?
展开剩余81%张允和于1909年出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季,张家全家都为这个小生命的到来而高兴,她被取名为“张允和”。然而,出生时的她却与普通婴儿不同,她没有像别人那样大哭大闹,而是安静得让医生都十分担忧。医生甚至认为她的生命已经非常微弱,恐怕活不了多久。家人们也因此陷入了极度的焦虑之中。但张允和的祖母并没有放弃,她采用了一个传统的偏方——“喷烟”,终于让这个小生命发出了微弱的哭声,那一声哭泣是张允和第一次反抗命运的宣言。
然而,尽管生存下来,张允和的身体依旧十分虚弱。她经常生病,被人戏称为“林黛玉”。由于身体的限制,她常常自嘲为“没用的瓷器”,看似完美却极易破碎。然而,尽管如此,她的内心却异常坚韧。她的思想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,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独立女性。
受父母影响,张允和在学业上展现出卓越的天赋。张家四姐妹个个都是才女,皆毕业于名牌大学,家庭背景显赫、容貌出众、才学斐然,活生生的才女谱。而在这一切的光环下,张允和却选择了与她门不当户不对的周有光——一个穷苦但才华横溢的青年。
在青春年少时,张允和和周有光的邂逅是在好友乐益家中。那时,周有光正好放假在家,两人第一次对视时,眼神交错,彼此心跳如雷。尽管张允和还在读初中,而周有光已经是大学生,且两人家庭背景有着巨大的差距,但这种差距并没有阻止他们心灵的相互吸引。两人开始在河堤边一起散步,讨论文学,谈论未来。某日,周有光赠送给她一本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,两颗年轻的心终于在那本书的影响下,悄然相爱。
他们的感情维持了八年。直到张允和前往杭州上大学,周有光也恰巧在那儿担任教职。经过长时间的相处,两个曾经青涩的少年决定开始讨论婚姻的事情。然而,他们的婚事并非一帆风顺。在张家人的心中,周有光依旧不合适,尤其是当他们请人算命时,命运竟然给出了一个“不合”的答案——“若两人结婚,必有一方活不过35岁”。面对这一预言,张允和坚定地回应:“我相信,走到尽头的地方,便是新的开始。”于是,张允和勇敢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。
然而,命运的捉弄并没有就此停手,抗日战争爆发时,张允和和周有光带着两个孩子逃向川渝地区。途中,他们的女儿因病去世,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打击。虽然命运屡屡给她带来沉重的打击,但她依旧没有向命运低头,她的信念愈发坚定。
战后,生活仿佛变得平静了许多,但命运似乎还在暗中试探她的坚韧。张允和因身体不适去了医院检查,结果被告知,她的生命可能已经不多,活不过五十岁。尽管她多次寻求不同医生的意见,但最终的结果却始终如一——“命不久矣”。对于这个噩耗,张允和没有惊慌失措,也没有流泪崩溃,她反而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,并把这个消息带回了家,影响了她的丈夫和家人。她开始与命运达成某种和解。
于是,她给自己定下了“三不原则”,并用这份平和的心态度过了未来的每一天。在她看来,既然无法改变命运,那就改变自己对待命运的态度。她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,继续创作文学作品,甚至学会了电脑打字。她并没有如命运所预言的那样死于五十岁,而是坚持到了93岁才安然离世,直到2002年。
张允和的故事告诉我们,命运虽然无法预测,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它。她的勇气和坚持成了后人最宝贵的财富,证明了一个人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,乐观地面对生活,便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。
发布于:天津市久联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